您的位置: 首页 > 项目建设
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确保我区建筑项目和房地产销售不发生聚集性疫情,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建筑房地产领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基本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大要求,深刻认识抗疫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毫不动摇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牢固树立打持久战思想,坚持“两手抓”“两手硬”,积极探索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路径,实现疫情防控应急状态下建筑施工和房地产销售各项工作正常开展,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二、工作措施
为确保工作切实有效推进,东城区建设交通局成立以赵克锋局长为专班长,赵秀盟副局长为副专班长,建设局各股室工作人员为成员的东城区建筑房地产领域疫情防控经济发展工作专班。
(一)建筑施工领域
1、实施闭环管理,推进工地正常施工。根据疫情病例分布和疫情防控进展,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落实闭环管理举措,推进在建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正常施工建设。
(1)加强日常监督管理
一是对建设工地实行封闭管理。所有建设工地只留一个专用通道,门卫 24 小时值班在岗;严格人员进出场管理,建立施工从业人员实名登记台账。
二是建立项目现场施工从业人员身体状况检查制度。督促建设工地必须配备体温检测仪器,每日测量检查不应少于2次;从业人员必须经过体温检测合格并佩戴相应防护口罩方可进入现场,检测结果建立台账,逐个登记,留存备查。督促建设工地每48小时进行1次核酸检测,检测结果发现异常,或发现体温>37.3℃、咳嗽等疑似症状或有与疫区、疑似病人接触史者,及时报告工程项目所在社区和建设局,积极配合卫生防疫等相关部门采取隔离措施。
(2)加强施工现场环境卫生和消毒防疫工作
一是对生活区、办公室、食堂、厕所和浴室等公共场所经常通风换气,每天消毒不得少于2次,消毒记录逐一登记,存档备查,做好生活垃圾处理工作。
二是工地食堂要注意食材安全,每天要落实晨检和个人卫生制度,工作人员必须穿工作服装、戴一次性手套、佩戴防护口罩。食堂原料用品要通过合法渠道采购,肉类采购点要有相关部门签发的卫生证明,对食材采购渠道每日进行记录,杜绝生食和野味品种的供应。在疫情响应期间,要采用分段分餐进食,避免人员聚集,餐桌座椅使用后进行消毒,餐具必须进行高温消毒。
三是改善员工居住条件,宿舍必须具备通风、消毒等必要措施,督促从业人员勤晒衣服和被褥。
四是项目现场要准备充足体温计、一次性外科口罩或N95 口罩、防护服、消毒酒精、84消毒液、消毒器材、急备药品等防护物资;要明确划定专门区域房间作为临时隔离室:确保个人防护、环境消毒及突发情况应对及时到位。各项物资要建立台账,明确位置,加强维护,保证随时处于正常可用状态。
2、加强疫情期间工保障
(1)强化人员通行保障。对符合复工复产条件项目的员工,积极有序组织返岗。对本地员工,积极协调街道、社区(村委会),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点对点组织返岗复工;疫情发生期间,严肃域外员工进入施工现场。
(2)强化用电、用水、用气等要素保障。对正常施工的企业,积极协调相关部门,确保疫情期间生产不停电、不停水、不停气,全力保障项目正常建设。
(3)加强生活物资和防疫物资保障。加强与市场监督等部门沟通协调,加大肉、菜、粮油等生活必需物资的协调供应力度,保障项目单位基本需求。加强与卫生健康等部门沟通协调,保障正常施工项目单位口罩、手套、酒精、消毒液、温度计等防疫物资需求.
(二)房地产销售领域
1、强化疫情防控组织领导。密切关注企业和项目关联区域的疫情发展变化情况,严格遵守防疫要求和规定,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防止聚集性传染,坚决杜绝聚集性疫情事件。
2、严格落实售楼处疫情防控措施。根据我区疫情防控工作部署,合理确定售楼处开放时间;严格售楼处人员管理,对入场人员进行健康码核验、体温检测和来访登记,禁止不符合防疫要求的人员进入。发现中、高风险地区关联行程史或确诊病人密切接触史的人员,应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进入售楼处的所有人员必须全程佩戴口罩,未按要求佩戴的不得进入。售楼处应充分配备口罩、消毒用品、一次性手套、体温检测设备等卫生防疫用品,确保满足需要。要做好线上预约和导流,妥善控制售楼场所人员流量,1个销售人员每次只接待1组客户,合理控制每组客户人数,不得安排2组以上客户同时参观样板间。做好售楼场所接待室、样板间、卫生间等部位的通风、消毒等防疫工作。开展楼盘展示、宣传等营销活动,尽量采取互联网、虚拟现实技术(VR)网络视频等方式,减少人员直接接触。
3、严控房地产销售企业举办聚集性活动。目前,按照相关要求,所有房地产企业已暂停组织大中型会议、论坛等聚集性活动。建议我区房地产相关行业组织要积极发挥行业自律作用,严格遵守政府要求,尽量不组织聚集性活动。同时,密切关注政府部门发布的疫情防控信息,充分运用网络、橱窗、横幅等方式,加强对疫情防控形势和防控措施的宣传,引导广大从业人员不信谣、不传谣。